东营市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
日期: 浏览:470
2020年,全市农业和农村体制将始终坚持防疫与农业和农村发展协调的“两只手”,以农村振兴为龙头,特别是坚定地坚持工业发展而不放松, 全力以赴实施项目,扩大投资,提高质量,增加效益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。 农业,林业,畜牧业,渔业和服务业总产值,产业增加值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三个指标的增速。 省。农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有一个良好的开端,改善农村人类住区的三年行动已成功结束。 加大总体规划和宣传力度,实施“十二五”农村32项重点任务和86个重点项目,完成投资63.2亿元,其中农业项目48.6亿元。 加强农村振兴示范区和示范区建设。 成功完成了七个市级示范区的建设。 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,完成投资14.7亿元; 组织编制《黄河沿岸农村振兴示范区规划》和《现代盐碱地》《高效农业发展规划》,努力构建具有东营特色的农村振兴示范模型。 东营区被纳入省和部委的联合建设齐鲁农村振兴示范县。 我们将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,并开展“清理肮脏,翻新旧土”和道路环境两大集中行动。 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%,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4%,村868个。完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任务,村貌进一步改善。 ; 建设了120个省,市级美丽的农村示范村,农村环境更加生态宜居。“米袋”和“蔬菜篮”有很强的保障,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。 努力确保粮食生产,加强技术指导,统一病虫害防治。 对于小麦条锈病和斜纹夜蛾玉米草原等重大病虫害的暴发,及时发现,有效措施和明显效果,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和蔓延。 粮食播种面积380.2万亩,总产量135万吨,完成省级考核任务,获省奖励资金300万元。 实行试点播种轮作休耕制度,争取中央财政投入1050万元,将大豆发展到17万亩。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,新希望六合,牧原,正邦,正大等大型企业实施生猪项目48个,新增生猪存栏30万头。 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重点实施31个项目,带动全市增加设施农业面积2万余亩。 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。 2019-2020年完成23万亩建设任务,获省级奖励1000万元。 2020-2021年的15.4万英亩建设任务已完成86%。 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,全部五个县被确定为全国主要农作物机械化全过程的示范县,垦利区和利津县被确定为全省“两高两高”示范县。 ”。 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4%。 推进农产品保鲜冷链设施建设,实施37个项目,争取中央财政补助1180万元。加快了农村,第二和第三产业的融合,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。 建立各种农业发展平台,建有2个省级,11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,3个和4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镇,8个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,39个省级地方工业名优产品村。 抓好农业旅游一体化,举办50多个大型农业节,发展231个休闲农业经营单位,26个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单位。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,制定黄河三角洲地区水稻,莲root,棕褐色羊和优质强筋小麦四项地方农业标准,发展省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85个。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,全面实施食用农产品认证制度,全省新设14个示范乡镇监管机构,质量安全抽样检查率达99.4%。 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,“三产一标”农产品达到608个,全省知名农产品品牌达到22个。在北京,上海等地举办了推广活动,影响力很大。 “黄河口农产品”的范围进一步扩大。巩固和深化农业和农村改革,以及新的农业商业实体的健康发展。 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,确定了118.6万人的集体成员,建立了1751个农村股权经济合作社。 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,农户承包土地流转率达到58%,累计成交金额2.16亿元。 垦利区农村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,被选为全省首批省级农村改革试点地区。 扩大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,目标棉花价格,莲lotus种植,温室大棚等特殊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。 提高农业企业实体的发展质量,制定和引入《农民合作社标准提高行动》和《家庭农场培育行动》两种实施意见,并建立示范企业实体。 农业龙头企业,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数量分别增长到682家,2579家和2316家,其中,新认定的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5家,示范合作社30家,示范家庭农场27个。 全市规模以上农业经营率达到70%。 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加强,有分社领导的合作社523家,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的占84%。 大力发展社会化农业服务业。 所有五个县和区都已被列入省农业生产信托项目的试点县。 它是全省一个将综合体系纳入试点范围的城市。 垦利区已被列入省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试点县; 引进临沂金丰公社,中化现代农业等大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,提供280,000亩农业生产信托服务; 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已发展到410个,每个省和市示范组织分别是38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