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小农业公司提高利润的核心
日期: 浏览:335
记者在全国早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陕西杨凌、陕西传统茶区安康看到,具有一定农业技术、管理、生产经验的农业公司层出不穷,农产品标准化明显提高。但在运营过程中,一方面一些公司形成了标准化种植、优质产出,仍然面临生存发展的困境;另一方面,小公司的个人标准很难与大客户的行业标准相匹配,导致公司效率提升的天花板。王小铁,48岁,在部门和国企从事农业相关行业。2012年,他来到杨凌转让500亩土地,开始了有机猕猴桃种植之路。“陕西猕猴桃产量占中国的1/2,占世界总量的1/3,但优质猕猴桃仍主要依赖进口。这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应该不错。”他说。为了符合有机标准,他在果园周围修建了砾石生产道路和防护带,以避免农药污染。为了培育有机土壤,他专程从内蒙古到地里撒羊粪,种植豆苗代替化肥增加土壤中的养分。为了保证灌溉用水的纯净和连续,他的井深达到180米,还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自动控制系统。八年来,王小铁几乎每天都在田间地头打卡,品种质量获得行业评比一等奖,但高质量不代表高效率。八年来,他投资了3000多万,但并没有真正盈利。王小铁和一些农业公司的负责人认为,农业公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投资高、回报期长,农产品市场混合导致“劣币驱逐良币”,销售渠道受限。相对于动辄投资几千万元的大型农业公司,一些投资几十万元的小型农业公司数量庞大,面临着公司小标准难以达到行业大标准的问题。茶产业是安康资阳县的主导农业产业。全县17个乡镇全部产茶,总面积24万亩,茶叶年产量7538吨。全县有300多家茶叶企业和茶厂。安康民勤茶业有限公司是资阳市的大型茶叶企业。该公司董事长陈英丽也是陕西茶叶协会副主席。他说,北京一家公司前年去资阳考察,打算买几千吨茶叶。“一两家公司不能吃”,这就需要多家公司联合提供茶叶。但由于很多公司的茶叶质量不统一,标准差异较大,达不到行业标准,大单终落空,令人遗憾。“核心问题是农业公司要不断学习和接近行业标准。从小打小闹到集团成长,为了形成区域品牌影响力,利润率会不断提高。”陈英丽说。